来源:糖心vlog
文图:“食光嵛你”实践团;审核:陈勇 发布日期 :2025-09-09 最后更新 :2025-09-09 浏览次数: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今年暑期,糖心vlog
“食光嵛你”实践团联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福建福鼎开展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。怀揣着对食品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的热忱与憧憬,我院7名本研学子在福鼎市嵛山岛学习实践锻炼,以青春之名,描就最美画卷。
初遇:踏访海岛印记,解锁振兴密码
“食光嵛你”实践团登上嵛山岛,抵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。在站长周宏宇的带领下,团员们先后参观东角村乡村振兴展览馆和大礼堂。展览馆内,大家观看纪录片《山海》,听取关于岛上各村落情况和工作站的介绍。从“海上孤岛”到“国家级生态乡镇”的蜕变之路,一张张照片、一件件旧物,带领大家读懂嵛山岛的过去,也更加明晰此行的使命。
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是由废弃鱼露仓库改造而成的集礼堂、图书馆、茶室等于一体的综合空间,没有华丽的自我表现,只有融入乡土的巧思,“既保留当地特色,又提升舒适性”。在站长详细的讲解下,食品学子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迫切性与重要意义。
相知:对话山海馈赠,触摸产业脉搏
实践团对东角村、芦竹村书记林石新及十数位村民进行访谈,实地调研白茶茶园、东角村鱼露厂、芦竹村鱼类加工厂等地,从渔业、农耕、地瓜、白茶等多方面了解嵛山岛的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,为后续开展特色产品研发、市场推广及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依据。
白茶茶园负责人周蓉蓉寄语同学们:“希望年轻人能通过月饼、调饮等创意食品认识白茶、喜欢白茶,最终爱上中国茶文化的精髓——原叶茶。”这精准呼应了实践团的研发使命,激发了融合传统风味与现代科技的创新思路,为后续白茶月饼等特色食品研发注入了充沛动能。
同行:开启科普课堂,食育润泽童心
实践团在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为中小学生举办了一场生动有趣的“健康大冒险”食育科普课。课堂将营养知识趣味化,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们轻松理解营养素功能。实践环节中,孩子们动手探索食物奥秘,观察牛奶遇柠檬的变化,用碘液检测米饭淀粉,用吸油纸感受脂肪存在,认识不同维生素的溶解度。本次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食品营养知识带入乡村,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健康知识的兴趣,是高校学子服务乡村教育的生动科普实践。
共创:山海风味入馅,舌尖赋能产业
在深度挖掘嵛山岛产业情况之后,实践团初步研发并推出“山海风味月饼”及地瓜伴手礼系列产品,力图推动农产品从“原料输出”转向“品牌增值”。同学们制作出白茶芋泥、海盐椰香地瓜、香砂咸蛋黄肉松、覆盆子陈皮豆沙等四种口味的月饼,同时采用麦芽糖醇与木糖醇混合糖醇替代传统糖浆,使糖分降低30%,使用益生元菊粉替代花生油,增加膳食纤维含量,添加白芸豆沙替代部分面粉,提高蛋白质含量。
着眼于休渔期渔民增收需求,实践团简化了地瓜脆脆条的制作工艺,在确保产品酥脆口感的同时,创新开发出海盐、芝士、海苔等多种风味。“以食品科学撬动山海资源,用一枚月饼、一根脆条串联起田野与市场——这是青春与乡村共酿的‘风味答卷’。”
回响:福鼎成果汇报,续写振兴新篇
福鼎市召开清华大学乡村振兴福鼎工作站暑期成果汇报会。我校实践团以图文讲解的形式,介绍此行的调研情况与创新成果。李闻笛副市长亲自品尝产品后给予充分肯定,并以习近平总书记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寄语赠予实践团,期待江南食品学子能够“深挖产业价值,实现生态增值”。
未来,学院将持续发挥一流学科人才优势,积极助推地方食品产业升级,用心答好“教育强国,江南何为”的答卷与“健康中国,青年何为”之问,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!

参观乡村振兴展览馆

走访当地农户

食育科普实验

实践成果汇报

合影留念